互联网假问题能聊一万遍
昨儿又刷到一个互联网老话题,什么讨好型人格,什么不被喜欢的勇气,什么不满足他人的期待。我突然觉得哈,我理解了几位业内老师的那句话,心理学泛化非常不好,把人的情绪和情感分析🉐很细密非常不好,它会制造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。
啥意思呢?我来说说实际,就是说,朋友,你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,你认认真真回忆回忆,你们班里明显喜欢你的基本就那几个,喜欢你的前提是,你漂亮,你有气质,你聪明,你有趣,往往大部分的我们是平凡普通的,意思是,你们班30个人好了,喜欢你的无非三五个好友,很不喜欢你的可能也就那一两个,而且讨厌你的又往往是小团体里的人,其余的25个同学他们不关注你,不在乎你,不认识你,不了解你,这25个人跟喜欢不喜欢,讨好不讨好,它,有关系么?没!所以,这个喜欢和讨好它是实际问题吗?不太是!
我觉得,过度分析这些东西,它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认知失调,对!所谓,讨好,被喜欢,被讨厌都是想象和幻觉,也就是情绪问题。
你们班里肯定有这几类人:每天都一个人来来往往,安安静静地做作业,听课放学,不爱说话不活跃,也礼貌不粗鲁;学习不好但喜欢说笑话的气氛组代表,这类人基本也以个位数存在;学习好人际交往好的班长等人,也是个位数;其余人,都是分母啊,你我大概率是可有可无的分母啊。
所以,每次看网文说,过往30年一直讨好,求喜欢……谁需要你讨好?你求谁的喜欢?我越来越感觉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啊。当然应该是有一些些抱团紧密的小团体,但是,这些小团体真的不太多啊,一般也就是三五个同学好友,初一一起玩初二就不在一起了,来来往往,又近又远。
我也读过书啊,我也观察过身边的人啊,小学六年我没见过谁天天陪笑讨好的,初中也是啊,几个小团体三不五时吵架又和好,没听过谁讨好谁抑郁了的,高中更是啊,天天刷卷子,周末就上街吃吃喝喝网吧睡觉,谁讨好谁了?我印象中没人请客全班喝饮料or分糖果的,也没听说谁买的水果被划分干净的,也就是被欺负的。
当然,什么校园暴力咱不聊,小团体恶性案件也不聊,就聊一般情况。那一般情况就是,大家都很淡啊,举手之劳的,友善之举或多或少都有啊,还是没上升到喜欢或讨厌的程度啊。
我真的觉得,用心呼吁,朋友们:
第一,培养理性,分清楚想象和幻觉,情绪和事实
第二,客观描述事实,别天天,我觉得,我感觉
第三,不要给自己贴标签!老粉都知道,我很烦一个人天天说,我I人E人,别,你就是个人,缺乏社交或者独处能力的人而已,可以适当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就行,也就是说,别天天觉得我是讨好型,这个型高考加分吗?涨工资么?
第四,别天天看脑残电视剧,讨好型的另一层深意是,受害者心态,即,总有朕想害刁民,你谁啊?你对你们班90%的人来说可有可无,除非你“高精尖”。
第五,别太自恋,你可以自信,别天天觉得谁都在看你,没有!自恋真的很值得警惕,没人看你,真的!在大马路上摔一跤站起来就行,不用尴尬,不用加戏!
第六,自救!如果你过往三十年都是讨好型,那就变成不讨好型啊,或者变成冷静型啊,怎么了?不行吗?还分析个啥呀?喝了三十年白开水喝腻了,那就喝茶呀,不行吗?犯法吗?
第七,懒就说懒,不爱动脑就说不爱动脑,别上心理学和社会学了;你说你是讨好型,那是不是说明你路径依赖严重呢?为什么你只会用一种方式跟人相处or结交呢?你没别的办法了吗?不会就学呀,分析个毛啊。
总之,每次看人不停地分析我是讨好型,求被喜欢型我就麻了,这不重要啊,压根不重要啊,实际上我们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空气型,除了你的强社会关系(爹妈,兄弟姐妹,恋人)在乎你,这才是现实。还有啊,天天讨好型讨好型分析分析,你只会越来越病,也只会越来越穷,因为你会看更多的心理医生,你会有更多的情绪性消费和情绪性进食。
想让别人关注你也很简单,为国家做贡献,为社会做贡献,为团队做贡献,为家人朋友付出,网红被关注是因为活出自我--对自己负责,把自己活好放网上,别人就都喜欢你了,看到你了。
在你活得像个传奇,为家国做贡献之前,你跟这个世界的不存在喜欢或不喜欢的关系,你只是存在而已,尘埃一样的存在。
对哦,天天聊讨好型本质也是存在主义危机,就是没人在乎所以才讨好,才求抱团。那也不难啊,我说了呀,去交朋友啊,去恋爱啊,去面对自己的家庭啊,去徒步啊,去看小众电影交友啊。明明自己没啥社会关系来确认自身,明明孤独致死,还个个嘴硬得不行。嘴硬还天天分析假问题,麻了。
再分析下去,就穷死了。
昨儿又刷到一个互联网老话题,什么讨好型人格,什么不被喜欢的勇气,什么不满足他人的期待。我突然觉得哈,我理解了几位业内老师的那句话,心理学泛化非常不好,把人的情绪和情感分析🉐很细密非常不好,它会制造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。
啥意思呢?我来说说实际,就是说,朋友,你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,你认认真真回忆回忆,你们班里明显喜欢你的基本就那几个,喜欢你的前提是,你漂亮,你有气质,你聪明,你有趣,往往大部分的我们是平凡普通的,意思是,你们班30个人好了,喜欢你的无非三五个好友,很不喜欢你的可能也就那一两个,而且讨厌你的又往往是小团体里的人,其余的25个同学他们不关注你,不在乎你,不认识你,不了解你,这25个人跟喜欢不喜欢,讨好不讨好,它,有关系么?没!所以,这个喜欢和讨好它是实际问题吗?不太是!
我觉得,过度分析这些东西,它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认知失调,对!所谓,讨好,被喜欢,被讨厌都是想象和幻觉,也就是情绪问题。
你们班里肯定有这几类人:每天都一个人来来往往,安安静静地做作业,听课放学,不爱说话不活跃,也礼貌不粗鲁;学习不好但喜欢说笑话的气氛组代表,这类人基本也以个位数存在;学习好人际交往好的班长等人,也是个位数;其余人,都是分母啊,你我大概率是可有可无的分母啊。
所以,每次看网文说,过往30年一直讨好,求喜欢……谁需要你讨好?你求谁的喜欢?我越来越感觉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啊。当然应该是有一些些抱团紧密的小团体,但是,这些小团体真的不太多啊,一般也就是三五个同学好友,初一一起玩初二就不在一起了,来来往往,又近又远。
我也读过书啊,我也观察过身边的人啊,小学六年我没见过谁天天陪笑讨好的,初中也是啊,几个小团体三不五时吵架又和好,没听过谁讨好谁抑郁了的,高中更是啊,天天刷卷子,周末就上街吃吃喝喝网吧睡觉,谁讨好谁了?我印象中没人请客全班喝饮料or分糖果的,也没听说谁买的水果被划分干净的,也就是被欺负的。
当然,什么校园暴力咱不聊,小团体恶性案件也不聊,就聊一般情况。那一般情况就是,大家都很淡啊,举手之劳的,友善之举或多或少都有啊,还是没上升到喜欢或讨厌的程度啊。
我真的觉得,用心呼吁,朋友们:
第一,培养理性,分清楚想象和幻觉,情绪和事实
第二,客观描述事实,别天天,我觉得,我感觉
第三,不要给自己贴标签!老粉都知道,我很烦一个人天天说,我I人E人,别,你就是个人,缺乏社交或者独处能力的人而已,可以适当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就行,也就是说,别天天觉得我是讨好型,这个型高考加分吗?涨工资么?
第四,别天天看脑残电视剧,讨好型的另一层深意是,受害者心态,即,总有朕想害刁民,你谁啊?你对你们班90%的人来说可有可无,除非你“高精尖”。
第五,别太自恋,你可以自信,别天天觉得谁都在看你,没有!自恋真的很值得警惕,没人看你,真的!在大马路上摔一跤站起来就行,不用尴尬,不用加戏!
第六,自救!如果你过往三十年都是讨好型,那就变成不讨好型啊,或者变成冷静型啊,怎么了?不行吗?还分析个啥呀?喝了三十年白开水喝腻了,那就喝茶呀,不行吗?犯法吗?
第七,懒就说懒,不爱动脑就说不爱动脑,别上心理学和社会学了;你说你是讨好型,那是不是说明你路径依赖严重呢?为什么你只会用一种方式跟人相处or结交呢?你没别的办法了吗?不会就学呀,分析个毛啊。
总之,每次看人不停地分析我是讨好型,求被喜欢型我就麻了,这不重要啊,压根不重要啊,实际上我们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空气型,除了你的强社会关系(爹妈,兄弟姐妹,恋人)在乎你,这才是现实。还有啊,天天讨好型讨好型分析分析,你只会越来越病,也只会越来越穷,因为你会看更多的心理医生,你会有更多的情绪性消费和情绪性进食。
想让别人关注你也很简单,为国家做贡献,为社会做贡献,为团队做贡献,为家人朋友付出,网红被关注是因为活出自我--对自己负责,把自己活好放网上,别人就都喜欢你了,看到你了。
在你活得像个传奇,为家国做贡献之前,你跟这个世界的不存在喜欢或不喜欢的关系,你只是存在而已,尘埃一样的存在。
对哦,天天聊讨好型本质也是存在主义危机,就是没人在乎所以才讨好,才求抱团。那也不难啊,我说了呀,去交朋友啊,去恋爱啊,去面对自己的家庭啊,去徒步啊,去看小众电影交友啊。明明自己没啥社会关系来确认自身,明明孤独致死,还个个嘴硬得不行。嘴硬还天天分析假问题,麻了。
再分析下去,就穷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