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从去年开始做推特、做油管,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1年时间啦。

最大的体会就是,刚开始做内容,更多时候是为了分享、为了输出观点、为了变现、为了赚钱,

但经过一年时间分享之后,我发现我作为输出者的角色,最后却反过来得到了最多的输入,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。

因为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,脑子里没东西没干货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,再加上如果总是重复同一个话题、相似的内容,时间久了观众一定会觉得没劲,刚开始的新鲜感也会随着时间而消散殆尽。

为了避免这一点,我会强迫自己接触一些之前没接触过的领域,强迫自己功利性地阅读,强迫自己思考背后的逻辑,这些都是我日常的灵感来源。

比如说我之前对于美国政治并不是特别感冒,但是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骚操作,对旧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,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投资市场,这对于做投资内容的博主来说,是非常好的学习和创作机会。

也正是因为切身经历了关税战美股暴跌,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思考,才让我对于投资市场中人性的恐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再比如说我之前对于山寨币项目以及链上世界的认知很浅,只了解比特币和以太坊,但是为了做加密货币视频教程,我需要去翻项目方的白皮书,去学习 Defi 的原理,去链上实践操作,然后才能把教程做出来,浅显易懂地分享给观众。

但最后的产出并不仅仅是教程,我还意识到了区块链并不是很多人眼中所谓的赌场或庞氏骗局,这只是早期价值发现阶段的偏见和误解,也可以说是“部分老鼠屎坏了一锅粥”,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看好 Web3 区块链在未来世界的潜力。

当然,今年爆火的稳定币、RWA 美股代币化,也是我的意外收获之一。从 0 到 1 的接触、学习,并见证这些赛道逐渐走向成熟,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,是非常振奋的一件事儿。

除此之外,我还发现一开始痛苦的输入,现在却变成了我每天不可或缺的日常,我也很享受“投研-思考-分享”的过程,而不是单纯的内容变现。

最后,我想再分享给大家一句话,也是我一年后回过神来才意识到的一点:

对一切人或事祛魅。

这句话想表达的点在于,不要对自己设限。

所有你眼中的投资交易大佬,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大佬;
所有牛逼的项目或者公司,并不是刚诞生就是龙头;
所有搞不懂的知识概念逻辑,并不是因为难,而是你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学习。

其他人能做到的,你也能做到,这就是对一切祛魅的意义。
 
 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