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跟吃苦没有关系,要努力要专业上桌和留在牌桌上是真,成功需要运气,需要顺势而为。成功需要运气这话能听,有运气的前提是,你还活着,你还在。你还在桌上这件事其实没那么难,就是不难,做和等就行了。别,搞得很悲壮。

我发现评论区有很多吃苦和熬的字,我不爱看,认真的,其实它明明有更准确的词可以用,比如说,等,比如说,耐心,比如说坚持,比如说不放弃,它,真的不需要那么用力。我发现苦跟熬这种咬牙切齿的词很受欢迎,大家无意识地爱用,它们会影响你的价值观、观念的。

我也是80后,首先我活到今天没吃过苦,我认为苦包含三个东西:经济(温饱),我没缺过一顿肉;肉体的痛苦和残缺,这才是真正的痛苦;精神,喜怒哀乐、观念、思维等。

抱歉,我不认为当下的我们有多少人吃过苦,或者说吃过很多苦,或者说一直吃苦,其实没有。首先,我们已经全面脱贫了这是事实。我觉得很多人会把精神上的苦,也就是观念问题当做吃苦,比如说固执,比如说思维惯性,比如说转换思维。我的观察,固执的人是非常痛苦的,因为他们的嘴里就是好坏对错高低的评判,总相信自己一定是对的!他们的固执得不到认同和回应更让他们痛苦,但,这是自找的,变和通就可以,这俩不难,放弃皇阿玛思维就行。

再来,我从来不认为辛芷蕾和章子怡在事业转变期需要吃苦,真不用,因为她们的经济没问题,身体健康没有问题(至少公开信息没有),那么她们只是换个方式方法走向自己的目标而已,换个方式本来就是成长、进步、向前的路径,不苦啊。变是会给人带来快乐的,变是会带来智慧的,苦什么呢?应该说,转型期需要磨合吧,需要时间和耐心。

还有,朋友们,真的,你们警惕一下,不吃苦真的也可以成功,没吃苦也可以快乐,不吃苦也可以坚持,不吃表演爱吃苦也可以为自己骄傲。其实所谓的熬,就是等的意思,那,你身体健康,有积蓄有什么等不起的呢?如同这两位女演员,表演是她们的热爱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的不太需要咬紧牙关和咬牙切齿,不是么?这是事实啊。

我觉得,害,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用苦和熬这个字呢?因为,工作不是他们喜欢的,抱歉读书考学我不是,我理解中国孩子的苦,他们没在做热爱的事,那,你没做热爱的事,也不想找工作的乐趣,可不是得吃苦了吗?可不得熬了吗?

工作是不是跟热爱相悖?答,可能是,也可能不是。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确实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,只能跟着社会跑。我的观察,我们的教育确实不教孩子去找自己的热爱或者天赋。我要说但是了,但是,成年后,觉醒后,自己要为自己负责,人生是你自己的,自己要去找自己的热爱,自己有责任在狗屁工作中找乐趣。要不然,时间长了,可不就是天天喜欢把苦放嘴边了。我觉得更重要的是,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热爱,老板们/社会/公司/资本就天天入侵你的大脑,天天告诉你工作就是意义,天天跟你说KPI有价值,天天跟你说兴趣爱好不能谋生,天天跟你说40岁退休周游世界,可是40岁退休周游世界是骗局,因为,你健康不在,钱拿来买房买车炒股了,而且,你麻木无趣,啥都不懂欣赏。

这个文是想解释,我认为辛芷蕾和章子怡的成功真的跟吃苦没关系,也别天天说熬了。放弃那些悲惨叙事吧,略过那些悲情英雄模板吧,一个人长成一棵树就几步:播种,浇水,杀虫,搭架子,等待。

我爸跟我爷爷都成功,跟吃苦没关系,干了做了而已,我爷爷70岁的时候门面跟我爸的并排,他擅长做小生意,他很健康,他经济没问题,他不乱搞男女关系,他们都会算账而已,会止损而已,会改而已,说到改,我爸,一个老男人,为了两个侄女,一天接送上下学六趟(别问为啥,就这么个事儿),以前他不会做饭,现在很会,就怕两个孙女放学后肚子饿,也觉得应该早点吃饭,然后去散步,对他身体好……我只想说,放过那些悲情叙事吧,别太习惯这个模式,别太喜欢苦啊熬啊这种字。

得了吧~盆友~
 
 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