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份虚拟资料,一个卖了86,一个卖了3万

我最近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

一个卖2.88元资料的,吭哧吭哧卖了30多份;而另一个卖99元同类资料的,轻轻松松卖了几百份。

这两个资料一模一样。

这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。也让我得出一个结论:

做虚拟资料,真的要彻底告别“低价内卷”了。别再用拼多多的思维,来做内容电商了。

这两者的底层逻辑,完全不同。

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说法,忘了谁说的了:
拼多多的逻辑是“货架电商”,是“人找货”。用户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(比如买个垃圾袋),他的核心诉求就是“便宜”,所以他会比价,谁价格低谁就有优势。

但小红书的逻辑是“内容电商”,是“货找人”。用户在刷笔记的时候,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购物目标,她是在“逛”,在被“种草”。她是因为你的内容,突然激发了某个需求,产生了“我也想要”的冲动。

驱动用户下单的,不是“价格”,而是“价值感”和“信任感”。

当你的笔记内容成功地让她相信“这份资料能帮我解决问题”、“这个人很专业很靠谱”时,她购买的是一个“解决方案”,一个“希望”,而不仅仅是一份资料。

这时候,你卖99元,她会觉得是投资自己,是为专业付费,是值得的。

而你如果卖2.88元,反而会让她产生怀疑:

“这么便宜,是不是网上随便扒的?”
“质量靠谱吗?会不会浪费我时间?”
“卖家能提供什么服务?估计问个问题都没人理。”

低价,非但没有成为你的优势,反而摧毁了用户对你的“信任感”,拉低了你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“专业人设”的价值。

更要命的是,低价会极大拉低你的“投产比”。你卖一份2.88元的资料,可能连你回复用户咨询的时间成本都不够。你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走量,但最后发现累死累活,还不如别人卖一单赚得多。

所以,如果你真的用心做了资料,真的能为用户提供价值,请勇敢地定一个能体现你价值、也能让你赚到钱的合理价格。

不要害怕高价没人买。在内容电商的场域里,用户愿意为“价值”和“信任”付费。你的高价,恰恰是在筛选那些真正认可你、尊重你劳动成果的优质用户。
 
 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