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忽视了,赚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。
最近又重温了纳瓦尔宝典,很认可里面的一个观点:赚钱不是一件你想做就能做的事情,而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。
从小到大,传统学校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,要好好学习,考个好大学,找份好工作,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。
但现实往往是有些人每天996,但到了三十多被裁员才意识到,离开公司以后根本都不知道还能做什么。
假设你是一名程序员,月薪2万,那你每个月的收入就是2万吗?表面上看是的。
但从财富的角度看,你只是在出租自己的时间,一旦你停止工作,收入立刻归零。
这就像你是一台人肉ATM机,必须不停地运转才能吐出钞票。
但真正的财富应该是那些在你睡觉时依然能为你赚钱的资产。
可以是开发了一个App,用户付费订阅,或者是创建了一门课程,可以无限次售卖,甚至是有一套用于出租的房产。
这些东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?
它们都具有某种形式的杠杆效应,你投入一次努力,却能获得持续的回报。
这就是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本质区别:穷人卖时间,富人建系统。
换句话说,金钱只是财富的表现形式,是社会给你开的一张欠条,证明你曾经创造过价值。
而财富,才是那个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机器。
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:赚钱其实跟工作的努力程度没什么必然联系。
有些人工作很努力,但10年过去了,收入只是从月薪5000涨到了8000;但有些人只是卖插件,每月被动收入就有3万美元。
差别在哪里?
第一种人是在用劳动力杠杆,这种杠杆是线性的。你工作一小时,就赚一小时的钱。
第二个种人用的是代码杠杆,这种杠杆是指数级的。你写一次代码,可以服务全球百万用户。
所以,要想获得财富,你必须理解三件事:做什么、和谁一起做、什么时候做。
首先,要选择正确的事情,也就是那些能够规模化的事情。
如果你做的事情只能一对一服务,比如理发、按摩、心理咨询,那么你的收入上限就是你的时间上限。
但如果你做的事情可以一对多,比如写书、拍视频、开发软件,那么你的收入就没有天花板。
第二步,找对合作伙伴。
这里有个特别重要的原则:选择聪明过人、精力充沛的商业伙伴,但更重要的是,他们要正直诚信。
因为商业本质上是一个重复博弈,如果你的合作伙伴不诚信,短期内可能占点便宜,但长期看一定会失去信任,而信任是商业世界最宝贵的资产。
第三步,是把握时机。
但不是说要你去预测股市或者赌博,而是说,你要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,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。
比如,2007年做App开发的人,比2017年做的人机会大得多,不是因为后者不够努力,而是时机不同。
除了选择和时机,但还有一个更底层的东西:专长。
专长就是那些无法通过标准化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。如果一个技能可以通过3个月培训班学会,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学会,你就很容易被替代。
假设你是一名会计,掌握标准的财务知识。这很好,但这不是专长,因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毕业生。
但如果你既懂财务,又懂编程,还了解某个特定行业的商业模式,能够为这个行业开发定制化的财务管理系统,这就是专长了。
而且,专长通常出现在知识的交叉地带。
比如既懂心理学又懂产品设计的人,可能成为用户体验专家;既懂金融又懂区块链的人,可能成为DeFi领域的专家。
更重要的是,专长往往来自于你的天然兴趣。
有些事情,对你来说像玩耍一样轻松,但对别人来说却很吃力,这就是你的天赋所在。
如果你在做某件事时经常进入心流状态,那很可能就是你的专长领域。
因为只有真正的兴趣,才能支撑你在一个领域深耕10年、20年,最终成为顶尖专家。
同理,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某个领域学得特别快,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理解的东西,你一周就懂了,这也是一个信号。
最近又重温了纳瓦尔宝典,很认可里面的一个观点:赚钱不是一件你想做就能做的事情,而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。
从小到大,传统学校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,要好好学习,考个好大学,找份好工作,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。
但现实往往是有些人每天996,但到了三十多被裁员才意识到,离开公司以后根本都不知道还能做什么。
假设你是一名程序员,月薪2万,那你每个月的收入就是2万吗?表面上看是的。
但从财富的角度看,你只是在出租自己的时间,一旦你停止工作,收入立刻归零。
这就像你是一台人肉ATM机,必须不停地运转才能吐出钞票。
但真正的财富应该是那些在你睡觉时依然能为你赚钱的资产。
可以是开发了一个App,用户付费订阅,或者是创建了一门课程,可以无限次售卖,甚至是有一套用于出租的房产。
这些东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?
它们都具有某种形式的杠杆效应,你投入一次努力,却能获得持续的回报。
这就是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本质区别:穷人卖时间,富人建系统。
换句话说,金钱只是财富的表现形式,是社会给你开的一张欠条,证明你曾经创造过价值。
而财富,才是那个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机器。
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:赚钱其实跟工作的努力程度没什么必然联系。
有些人工作很努力,但10年过去了,收入只是从月薪5000涨到了8000;但有些人只是卖插件,每月被动收入就有3万美元。
差别在哪里?
第一种人是在用劳动力杠杆,这种杠杆是线性的。你工作一小时,就赚一小时的钱。
第二个种人用的是代码杠杆,这种杠杆是指数级的。你写一次代码,可以服务全球百万用户。
所以,要想获得财富,你必须理解三件事:做什么、和谁一起做、什么时候做。
首先,要选择正确的事情,也就是那些能够规模化的事情。
如果你做的事情只能一对一服务,比如理发、按摩、心理咨询,那么你的收入上限就是你的时间上限。
但如果你做的事情可以一对多,比如写书、拍视频、开发软件,那么你的收入就没有天花板。
第二步,找对合作伙伴。
这里有个特别重要的原则:选择聪明过人、精力充沛的商业伙伴,但更重要的是,他们要正直诚信。
因为商业本质上是一个重复博弈,如果你的合作伙伴不诚信,短期内可能占点便宜,但长期看一定会失去信任,而信任是商业世界最宝贵的资产。
第三步,是把握时机。
但不是说要你去预测股市或者赌博,而是说,你要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,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。
比如,2007年做App开发的人,比2017年做的人机会大得多,不是因为后者不够努力,而是时机不同。
除了选择和时机,但还有一个更底层的东西:专长。
专长就是那些无法通过标准化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。如果一个技能可以通过3个月培训班学会,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学会,你就很容易被替代。
假设你是一名会计,掌握标准的财务知识。这很好,但这不是专长,因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毕业生。
但如果你既懂财务,又懂编程,还了解某个特定行业的商业模式,能够为这个行业开发定制化的财务管理系统,这就是专长了。
而且,专长通常出现在知识的交叉地带。
比如既懂心理学又懂产品设计的人,可能成为用户体验专家;既懂金融又懂区块链的人,可能成为DeFi领域的专家。
更重要的是,专长往往来自于你的天然兴趣。
有些事情,对你来说像玩耍一样轻松,但对别人来说却很吃力,这就是你的天赋所在。
如果你在做某件事时经常进入心流状态,那很可能就是你的专长领域。
因为只有真正的兴趣,才能支撑你在一个领域深耕10年、20年,最终成为顶尖专家。
同理,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某个领域学得特别快,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理解的东西,你一周就懂了,这也是一个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