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讨各种副业机会,分享实用的赚钱策略,发现那些隐藏的赚钱宝藏。以及,提高你的认知。
💡 每日更新:
1、实用的副业指南
2、成功案例分析
3、行业专家的独家建议
4、经典语录
🌈 开启你的副业之旅,实现财务自由
内容来源开放平台,个人总结,或搜集整理。
向刘润提问:主业和副业该如何平衡取舍?

对这个话题,我有个答案:不能一概而论,需要因人而异。
对于有自控能力的人,他可以做副业,毕竟主业是吃饭,副业是人生事业;
对于没有自控能力的人,他就好好做主业别做副业了,不然主业是混日子,副业也是混日子。
16张朋友圈截图,记录了我从产品经理零基础转型优势教练一路怎么走过来的

很多来咨询的人说,觉得自己普普通通,没有任何不寻常的经历。
想做自媒体,觉得什么身份标签都没有。
我想说,你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,通过行动一步步给自己贴上新的标签,拥有新的身份。

4年前,我刚开始发小红书的时候,我想,我怎么写介绍呢?
那时,我给自己的标签是:大厂loser,一个说实话的人。
我也做了一段时间的经验分享,但是我很快意识到,我想要摆脱过去的影子。我不喜欢重复自己的经验,我希望走出真正的新出路。

于是,我开始持续持续更新,开始探索商业,思考,学习新的知识,打造自己的产品,不断输出,不断让自己被看见...

我第一次接触盖洛普优势是2022年9月,不到3年后,我已经成了资深的优势教练了,我还能够去带新人。

你的身份,是自己活出来的,不是被过去定义的。
你希望3年后自己如何被人记住,那就从现在开始,做相应的事情。

其实跟很多来找我的用户比,我觉得我的经历一直都普普通通。
我没有频繁的更换赛道,也许看起来我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体验,但是,我的优势是可以把一件事做穿,做到极致。

而我从4年前开始,体验的人生活法,已经比之前丰富很多倍了。我对我的未来更期待。
现在你想要去进行一些小成本的创业,或者说你现在的主业发展遇到了瓶颈,想要发展第二曲线,寻求新的向上突破,我都建议你做内容创业。

这个其实已经被说烂了,也有很多人真的想做。

但最近我做咨询,发现原来哪怕有的朋友上了一辈子班,由于都在体制内或者在打工,没有任何的商业思维和商业认知。

开了个自己框框写了一堆文章,发现,哎,怎么不赚钱啊!到底该怎么赚钱啊!

这个行动力是非常好的,对文字的热爱也是你做这行的基础。

但真正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死磕的心态,是商业认知。

昨天找我咨询的姐姐,就跟我说:真应该找你早做咨询,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
这门课说真的,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,家里没教过,学校没教过,就得自己学。

问你一个问题,都说做自媒体要坚持,要死磕,倘若你做了3个月,发了上百条视频还迟迟没拿到结果,该坚持下去吗?

我告诉你,该不该坚持,取决于你明不明确自己的变现模式,按这个方向做下去能不能赚到钱,你靠什么赚钱,你看到的有谁赚到了,赚钱的模式是什么,天花板有多高?

不赚钱,没有物质回报,你做不了多久的。

我之所以第一年赚不到啥钱,还坚持写,是我知道自己写作力差,商业认知差,得补,加上我做的是个人成长,首要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,而且我看到不少人靠写个人成长和解决自己的问题赚到了百万收入,我知道路是通的,第二年果然赚了。

所以,决定你要不要死磕的,要不要坚持的,唯一条件是:

方向大概率是对的,这么做下去是能赚钱的。

有的找我做咨询的号,我扫一眼就知道再写下去还是不赚钱,除非你是为爱发电,那就可以继续写,但如果目标是赚钱,那就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,而是尊重市场,尊重商业规律。

很多人把做自媒体赚钱这个事,想的太简单了,结果自己真正做了,才发现难度很大啊,跟自己预期差的好远,吃不了这个苦,畏难就放弃了。

的确,它看似门槛很低,但你要知道,它本质上是个职业,越是前期越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和积累,去打基本功。

而且你要能接受它收入的波动性,如果你用月薪思维看自媒体,你会很焦虑的,这个月赚了5万,下个月只有5000,这就是现实,你得能接纳,并且稳住自己的心态。

真正要通过做自媒体生意赚到钱,你需要改变和颠覆自己的很多思维。
以前万能的淘宝,现在是万能的小红书。

游戏捏脸,学粤语,装电脑系统……小红书满足了用户各种奇崛险怪的需求。

为啥我的 build &sell 训练营能 work,因为现在有小红书。
我可能是岁数大了,就老想着要“稳定收入,稳定关系”。觉得这样才更有安全感。

我转型做销售,从30岁到39岁。

穿越了一个IP周期。

我见过不少人换项目,见过不少品牌的起起落落。

回到个人身上,反而是早早耕耘私域的人,一直还算不错。

这几年要说有什么心得,我也可以略微分享一下:

1.个人IP是长出来。

准确说,就是卖卖卖,卖自己,卖别人,在这个过程中,你找到了自己的技能点,与这个世界融合的更好,联通的更好。慢慢的就形成了你个人特色的IP。

凡是告诉你框架的,基本都没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IP。

2.说“不”是一种能力。

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多了。

我对小生意的触觉挺敏感的,总能看到满地的小生意,只要去做,结果不会差。

但我这九年来,也就卖了一个实物产品的品牌,也就开了我自己的成交课与私教班,没再碰别的。

不是没有心动过,而是我发现,换来换去,性价比不高,反而会把自己生意基本盘给搞丢。所以,干脆不动了。

3.私域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窍门,无非就是一个字:攒。

攒好感,攒信任,攒背书,攒关系。

每日一攒,我们的基本盘越来越坚实。

具体说来,就是说好每一次话,无论跟谁;做好每一件小事,哪怕是为自己;写好每一条朋友圈,等等。

愿我们都能穿越周期,做一个基本盘坚实的人。
来自5万粉的烦恼 (不是我的图)
小红书实在是……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
被博主们吐槽
没流量
涨粉更是比抖音更难
上一千阅读 都算阿弥陀佛了😂
用了付费推流还是那样
我觉得做i人特别幸福。
每天,我只需要大量阅读,大量写作输出,内容创作,完全的心流状态,一抬头,天都黑了。累了就出去散步,亲近大自然,运动,只维持极少量的、深度的亲密关系。
这种生活,我可以过一辈子。

这种性格底色真是做自由职业的圣体呀。

但我真的遇到很多大E人,离开职场后,无所适从,完全丧失了行动力,也没有能量补给,整个人都萎靡了。必须要拉着人才能做事,自己什么地方都不愿意去。

人就是注定孤独的,你会孤独的走向死亡,没有人能真正的懂你,永远陪你,所以内向的人,其实就是更早的实践了这个真相。

我不会感觉无聊,因为内在世界已经足够丰富。

当然了,我会定期给自己设定一些『任务』,去主动社交,搜集信息。
现在的我也不会有社交压力,因为我会带着观察世界的视角,而不是『我在被凝视,我要被审判』。

我对于自己性格的接纳,也是在我做了优势测评之后,格外清晰的。
每个人来到世界上,就是有不同的定位,适合的角色的。

《内向者的性格优势》一定要由我来写。

中国人普遍有对『性格外向』的刻板印象,内向被视为缺点,内向的人总是有种自卑感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。我想让更多人知道,内向在我看来在很多工作领域是更有优势的。
一人公司,不是一个人的公司,是公司变成一个人。

用户看到的是一个人,但背后是一家公司,是一台生意机器。
永远不要去舔客户。
如果你发觉自己的客户质量不够高,那说明你自己先要到更上一层的圈子。
你要永远让自己有筛选的资格。
不是让别人挑你,而是你挑别人。
我的工作观:
不能把自己累着
我的能量最重要且非常宝贵
好辛苦的一周。

下了一周的雨,基本都在民宿没出去,连着好几晚都被一场场直播排满,实在参加不过来…

中间又很担心那个在苍山走丢的自闭症小朋友,得知他遇难的那晚特别emo,小红书打开全是有关他的帖子,什么也不想做。

今天终于忙完了一下下,晚上点了超爱的傣味蒸鱼,吃了三碗饭,在古城逛了1小时,终于感觉能量回流了。

明天要继续收拾行李,后天从古城搬村里,开始新的旅居体验。
660公里,6.5小时,一口气开回苏州。
作为一个不上班的人类样本,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不上班生活日常。

1. 是不是天天睡到自然醒?
不是,我每天还是要上闹钟的,而且不分工作日双休日,8点半准时响。但不会有一定要马上起床的压力,但我一般9点之前都会起床。

2. 想工作就工作,想休息就休息?
理论上是这样,工作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安排。但经过一年对于不上班生活状态的摸索,再加上我是个J人,我现在每天的作息非常规律,而且没有工作日双休日之分。

具体时间安排如下:
10点之前吃好早饭,上午工作1-2小时,中午健身1-2小时,下午工作/学习2-3小时,晚上工作/学习2-3小时。其余就是休息时间。12点睡觉。

没有特别固定的几点到几点一定要工作还是休息,主要还是跟着工作内容走,但会保证总体的工作/学习时长。

3. 想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工作,可以到处旅居?
理论上是这样。但因为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旅行,所以还是一直在原来上班所在的城市生活。
我也尝试了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工作,比如咖啡店、图书馆、付费自习室…但各处比较下来我还是最喜欢在家工作,在家工作也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效率。

4. 社交时间减少?
对,因为不需要进行同事社交了。以前上班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在我个人很不喜欢的同事社交上,现在不需要了(i人狂喜)。

但也因为没有同事社交了,会感到有一些社交需求需要被满足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年开始见读者朋友,以及在约会软件上认识新朋友的原因(坐标上海的读者朋友可以约我coffee chat哟~)。

5. 是否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才能过好不上班的生活?
我觉得这不是自律不自律的问题,而是过好这种生活需要很有主体性和自主意识。

主体性和自主意识的具体表现就是:你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为什么想做,这些想做的事要拆分成123哪些具体的行动,然后一一去完成。

上班的时候在固定的岗位上,老板会布置工作任务,甚至会设置123具体的行动,只要照做并交付工作结果就行,其他都不用操心。即使完成得不好最后也是老板承担最后的结果和责任。

但现在没有老板了,我需要自己把握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项,自由度是提高了,但承担的责任也变大了。所有决策都要自己做,决策和工作最后的结果也都要自己承担。

不上班的这一年,我花在做具体工作上的时间比上班的时候少了,但花在思考和决策为什么要做某个工作上的时间大大增加。

还在上班的时候,我对不上班生活状态的想象就是两个字:自由。

但经过这一年的实践,我深切地体会到,自由的背后其实意味着你要承受:意外、波动、不稳定。

而要真正过好这种“自由的生活”,我发现最好的方法竟然是“反自由”,是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“秩序感”,包括生活作息上的秩序感,工作安排上的秩序感,甚至情绪管理上的秩序感。

我越来越感受到:有秩序、有边界、有规则的自由才是一个人能够享受其中的真正的自由。
刺痛了我的神经
很多来咨询的伙伴,追求极致的工作和生活平衡,希望有明确的“下班”时间不被打扰。
但如果你有自己的事业,是做不到这点的。

我不太介意365天保持工作状态,也不会觉得被打扰。只要给我一台手机,能上网,能直播,有麦克,我随时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。
我在山上给大家上过课,海边做过咨询。

从去年开始我经常纠结,到底要不要开公司,有固定的办公室,但是我慢慢坚定,现在的状态是我喜欢的。我是真的不喜欢坐办公室,感觉非常束缚。
这样会牺牲一些事业的发展,但是换来了自由。

既然很难找到,跟你同赛道,同性格,同业务的ip,那我索性,自己探索一个。我也想知道,全球范围内,个人ip+助理的方式,到底能达到的上限是什么。
我可以每周1-2天固定地点保持相对专注长时间的产出,另外的时间,我也不知道我会在哪里。

我只知道,我见到的每个人,去过的地方,都会变成我的经历,成为我的一部分,呈现在我的文字里,呈现出我站在你面前的样子。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