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讨各种副业机会,分享实用的赚钱策略,发现那些隐藏的赚钱宝藏。以及,提高你的认知。
💡 每日更新:
1、实用的副业指南
2、成功案例分析
3、行业专家的独家建议
4、经典语录
🌈 开启你的副业之旅,实现财务自由
内容来源开放平台,个人总结,或搜集整理。
💡 每日更新:
1、实用的副业指南
2、成功案例分析
3、行业专家的独家建议
4、经典语录
🌈 开启你的副业之旅,实现财务自由
内容来源开放平台,个人总结,或搜集整理。
我转型做销售,从30岁到39岁。
穿越了一个IP周期。
我见过不少人换项目,见过不少品牌的起起落落。
回到个人身上,反而是早早耕耘私域的人,一直还算不错。
这几年要说有什么心得,我也可以略微分享一下:
1.个人IP是长出来。
准确说,就是卖卖卖,卖自己,卖别人,在这个过程中,你找到了自己的技能点,与这个世界融合的更好,联通的更好。慢慢的就形成了你个人特色的IP。
凡是告诉你框架的,基本都没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IP。
2.说“不”是一种能力。
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多了。
我对小生意的触觉挺敏感的,总能看到满地的小生意,只要去做,结果不会差。
但我这九年来,也就卖了一个实物产品的品牌,也就开了我自己的成交课与私教班,没再碰别的。
不是没有心动过,而是我发现,换来换去,性价比不高,反而会把自己生意基本盘给搞丢。所以,干脆不动了。
3.私域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窍门,无非就是一个字:攒。
攒好感,攒信任,攒背书,攒关系。
每日一攒,我们的基本盘越来越坚实。
具体说来,就是说好每一次话,无论跟谁;做好每一件小事,哪怕是为自己;写好每一条朋友圈,等等。
愿我们都能穿越周期,做一个基本盘坚实的人。
每天,我只需要大量阅读,大量写作输出,内容创作,完全的心流状态,一抬头,天都黑了。累了就出去散步,亲近大自然,运动,只维持极少量的、深度的亲密关系。
这种生活,我可以过一辈子。
这种性格底色真是做自由职业的圣体呀。
但我真的遇到很多大E人,离开职场后,无所适从,完全丧失了行动力,也没有能量补给,整个人都萎靡了。必须要拉着人才能做事,自己什么地方都不愿意去。
人就是注定孤独的,你会孤独的走向死亡,没有人能真正的懂你,永远陪你,所以内向的人,其实就是更早的实践了这个真相。
我不会感觉无聊,因为内在世界已经足够丰富。
当然了,我会定期给自己设定一些『任务』,去主动社交,搜集信息。
现在的我也不会有社交压力,因为我会带着观察世界的视角,而不是『我在被凝视,我要被审判』。
我对于自己性格的接纳,也是在我做了优势测评之后,格外清晰的。
每个人来到世界上,就是有不同的定位,适合的角色的。
《内向者的性格优势》一定要由我来写。
中国人普遍有对『性格外向』的刻板印象,内向被视为缺点,内向的人总是有种自卑感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。我想让更多人知道,内向在我看来在很多工作领域是更有优势的。
好辛苦的一周。
下了一周的雨,基本都在民宿没出去,连着好几晚都被一场场直播排满,实在参加不过来…
中间又很担心那个在苍山走丢的自闭症小朋友,得知他遇难的那晚特别emo,小红书打开全是有关他的帖子,什么也不想做。
今天终于忙完了一下下,晚上点了超爱的傣味蒸鱼,吃了三碗饭,在古城逛了1小时,终于感觉能量回流了。
明天要继续收拾行李,后天从古城搬村里,开始新的旅居体验。
下了一周的雨,基本都在民宿没出去,连着好几晚都被一场场直播排满,实在参加不过来…
中间又很担心那个在苍山走丢的自闭症小朋友,得知他遇难的那晚特别emo,小红书打开全是有关他的帖子,什么也不想做。
今天终于忙完了一下下,晚上点了超爱的傣味蒸鱼,吃了三碗饭,在古城逛了1小时,终于感觉能量回流了。
明天要继续收拾行李,后天从古城搬村里,开始新的旅居体验。
作为一个不上班的人类样本,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不上班生活日常。
1. 是不是天天睡到自然醒?
不是,我每天还是要上闹钟的,而且不分工作日双休日,8点半准时响。但不会有一定要马上起床的压力,但我一般9点之前都会起床。
2. 想工作就工作,想休息就休息?
理论上是这样,工作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安排。但经过一年对于不上班生活状态的摸索,再加上我是个J人,我现在每天的作息非常规律,而且没有工作日双休日之分。
具体时间安排如下:
10点之前吃好早饭,上午工作1-2小时,中午健身1-2小时,下午工作/学习2-3小时,晚上工作/学习2-3小时。其余就是休息时间。12点睡觉。
没有特别固定的几点到几点一定要工作还是休息,主要还是跟着工作内容走,但会保证总体的工作/学习时长。
3. 想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工作,可以到处旅居?
理论上是这样。但因为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旅行,所以还是一直在原来上班所在的城市生活。
我也尝试了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工作,比如咖啡店、图书馆、付费自习室…但各处比较下来我还是最喜欢在家工作,在家工作也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效率。
4. 社交时间减少?
对,因为不需要进行同事社交了。以前上班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在我个人很不喜欢的同事社交上,现在不需要了(i人狂喜)。
但也因为没有同事社交了,会感到有一些社交需求需要被满足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年开始见读者朋友,以及在约会软件上认识新朋友的原因(坐标上海的读者朋友可以约我coffee chat哟~)。
5. 是否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才能过好不上班的生活?
我觉得这不是自律不自律的问题,而是过好这种生活需要很有主体性和自主意识。
主体性和自主意识的具体表现就是:你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为什么想做,这些想做的事要拆分成123哪些具体的行动,然后一一去完成。
上班的时候在固定的岗位上,老板会布置工作任务,甚至会设置123具体的行动,只要照做并交付工作结果就行,其他都不用操心。即使完成得不好最后也是老板承担最后的结果和责任。
但现在没有老板了,我需要自己把握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项,自由度是提高了,但承担的责任也变大了。所有决策都要自己做,决策和工作最后的结果也都要自己承担。
不上班的这一年,我花在做具体工作上的时间比上班的时候少了,但花在思考和决策为什么要做某个工作上的时间大大增加。
还在上班的时候,我对不上班生活状态的想象就是两个字:自由。
但经过这一年的实践,我深切地体会到,自由的背后其实意味着你要承受:意外、波动、不稳定。
而要真正过好这种“自由的生活”,我发现最好的方法竟然是“反自由”,是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“秩序感”,包括生活作息上的秩序感,工作安排上的秩序感,甚至情绪管理上的秩序感。
我越来越感受到:有秩序、有边界、有规则的自由才是一个人能够享受其中的真正的自由。
1. 是不是天天睡到自然醒?
不是,我每天还是要上闹钟的,而且不分工作日双休日,8点半准时响。但不会有一定要马上起床的压力,但我一般9点之前都会起床。
2. 想工作就工作,想休息就休息?
理论上是这样,工作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安排。但经过一年对于不上班生活状态的摸索,再加上我是个J人,我现在每天的作息非常规律,而且没有工作日双休日之分。
具体时间安排如下:
10点之前吃好早饭,上午工作1-2小时,中午健身1-2小时,下午工作/学习2-3小时,晚上工作/学习2-3小时。其余就是休息时间。12点睡觉。
没有特别固定的几点到几点一定要工作还是休息,主要还是跟着工作内容走,但会保证总体的工作/学习时长。
3. 想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工作,可以到处旅居?
理论上是这样。但因为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旅行,所以还是一直在原来上班所在的城市生活。
我也尝试了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工作,比如咖啡店、图书馆、付费自习室…但各处比较下来我还是最喜欢在家工作,在家工作也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效率。
4. 社交时间减少?
对,因为不需要进行同事社交了。以前上班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在我个人很不喜欢的同事社交上,现在不需要了(i人狂喜)。
但也因为没有同事社交了,会感到有一些社交需求需要被满足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年开始见读者朋友,以及在约会软件上认识新朋友的原因(坐标上海的读者朋友可以约我coffee chat哟~)。
5. 是否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才能过好不上班的生活?
我觉得这不是自律不自律的问题,而是过好这种生活需要很有主体性和自主意识。
主体性和自主意识的具体表现就是:你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为什么想做,这些想做的事要拆分成123哪些具体的行动,然后一一去完成。
上班的时候在固定的岗位上,老板会布置工作任务,甚至会设置123具体的行动,只要照做并交付工作结果就行,其他都不用操心。即使完成得不好最后也是老板承担最后的结果和责任。
但现在没有老板了,我需要自己把握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项,自由度是提高了,但承担的责任也变大了。所有决策都要自己做,决策和工作最后的结果也都要自己承担。
不上班的这一年,我花在做具体工作上的时间比上班的时候少了,但花在思考和决策为什么要做某个工作上的时间大大增加。
还在上班的时候,我对不上班生活状态的想象就是两个字:自由。
但经过这一年的实践,我深切地体会到,自由的背后其实意味着你要承受:意外、波动、不稳定。
而要真正过好这种“自由的生活”,我发现最好的方法竟然是“反自由”,是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“秩序感”,包括生活作息上的秩序感,工作安排上的秩序感,甚至情绪管理上的秩序感。
我越来越感受到:有秩序、有边界、有规则的自由才是一个人能够享受其中的真正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