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讨各种副业机会,分享实用的赚钱策略,发现那些隐藏的赚钱宝藏。以及,提高你的认知。
💡 每日更新:
1、实用的副业指南
2、成功案例分析
3、行业专家的独家建议
4、经典语录
🌈 开启你的副业之旅,实现财务自由
内容来源开放平台,个人总结,或搜集整理。
适合自由职业的的几个特质:
第一个是对结果负责,用尽一切手段实现目的,自学能力要非常强;
第二个是能自行拆解目标,安排任务;
第三个是有自己的生活秩序,不会过分压榨自己,因为不是向老板交差,所以敢于休息敢于恢复充电,敢于让自己不去做无效努力,不做鸵鸟;
第四个是从事创造性的事情。脱离了职场环境,传统的社会关系,但人是需要连接,需要社会环境的。

自由不是终极追求,自我管理和创造才是。
钱已经被中专和大专的人挣过一个周期了,现在水涨船高了,本科优先,钱也不咋地。

刚刚挂了个候选人的电话,她就是上周甲方offer的人,她中专毕业,39岁,在越南北部工作10年,月薪32k,家是广东的。她的工作背景里有两家是头部公司,足见愿意去海外人很少,国内39岁32k的都没几个。

她跟我说情况:两周前跟HR联系,一两天内都面试结束了,面完当场就定了,又问了我证件护照问题,全部OK,接着谈薪做背调,这个过程花了2天,一开始定薪32k,转头HR又问我30k行不行,又问28k行不行,我说OK,就去审批了,最后审批没有下来,应该是给不了那么多钱;你是第四个联系我的猎头,给一个信息,这个位置估计只能给20k,这家公司利润不高的,建议你找年轻的;不过这类出海公司如果没有当地经验很容易税务出错,会被罚的,很多中资栽坑在这点上。

我问,找工作的原因?
回,6月份离职了,7-8月份在国内;离职原因是公司架构调整,部门和人员大换血,所以走了,背调完全没问题;我感觉现在找工作变得难了,应该是出来工作的人变多了,不像以前那样好找工作了;考了中级,有越南语证。

今年有个中专毕业的脱口秀演员,他说,生活中我们不叫中专叫师傅。今儿我也跟甲方说,去东南亚or中东or非洲的海外财务要么大专,要么三本,今儿遇到一个中专的。中专or大专的人外面哪里工作呢?就我的case而言,国际贸易(采购/供应链/跟单),国际物流,海外财务,他们的薪酬低吗?并没有。他们经常被淘汰吗?今年我挖的大货跟单,推出去的候选人在每家公司都能待三五年,有个在孩之宝待了7年,反斗城也是5年以上,美泰也有5年的,他们40岁左右,月薪30K-40k,学历大专或本科,英语都不差。

再说个工资对比,有个三本的男生,28岁,毕业就驻越南河内,在一家公司待6年,离职的时候年薪总包38万。在国内工作6年月薪达到30k的财务寥寥无几,连头部互联网都开不了。我18年给头部快消外资找北京财务经理,也就35万,左右,当时的大姐姐38岁左右。

最后,驻外有风险,请谨慎,不鼓吹,仅分享。
雷总留给王腾的选择,只剩下2个:
自媒体博主或者创业。
认真请教,大家有心情随收入波动这种情况吗?每天看着进账多多我就😺,单数不多我就🫩

怎么办是不是应该把收款通知停掉🤡
明天要早起去虎跳峡,此刻在赶工,以及过几天准备背着电脑去雨崩了
赚钱的逻辑就在于提供定制化、高价值的服务,让不同的人支付不同的价格,购买不同的服务。

第一个层次,教他做,提供标准化的课程和培训;

第二个层次,陪他做,提供半定制化的陪跑服务;

第三个层次,帮他做,直接上手帮他做,对结果负责,按照结果分成。
自由职业和上班最大的区别,不是自由,而是职业。

今天跟一个朋友聊。他在职场上遇到些问题,跟我聊自由职业的事情。
我跟他说了几个自由职业一定不能干的事情:

1️⃣ 不要做“计件”的任务。
啥事计件?就是做得多,赚得多。本质上是拿时间换钱,这个类型的工作,跟上班没什么区别。
计件的工作比如:
AI 代写(执行者)、摆地摊、抄书、ppt制作、视频剪辑、业余摄影师……

2️⃣ 不要做“劳动密集型”的工作。
跟前面类似,也是做得多赚得多,但这个本质是拿劳动换钱。
这种工作还有个特征,就是得大量做事情。
“劳动密集型”的工作比如:
各类无货源电商、矩阵批量做内容。

3️⃣ 不要做没有“积累”和“复利”的事。
自由职业最重要的事放大个人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,没有积累、没有复利的话,你的价值是不变的,甚至这些事情会消耗自己,让你的价值逐渐降低。

这三件事,本质上都是在“拿时间换钱”,一旦你停下来,收入就归零。
其实这些都不叫自由职业,在以前,这叫打零工。

自由职业要做的,不是出卖时间,而是构建资产。
比如做自媒体,你要构建什么?
1️⃣ 构建你的“影响力”。
影响力,就是你的流量渠道,你的信任背书。你要靠这个赚钱。
2️⃣ 构建你的“知识价值”。
把你的经验、技能,打包成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产品或服务。你要靠这个变现。

还有,自由职业还要放弃“线性思维”。
收入不再是按月结算的工资,可能是三个月没开单,一单吃半年。
要放弃“打工心态”。
没人给你发工资,也没人给你交社保。你就是自己公司的CEO。

所以,做自由职业,不是逃离职场。
整个思维模式、收入模式,全部都要改变。
要构建一个能产生复利的个人事业,当你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最大化。
举办线下「设计人生工作坊」的想法,在我脑海中出现很久了。

最近一个月它的声音越来越大、越来越坚定,于是趁着在旷野青年实验室,我终于把它以实验的形式落地。

那天晚上结束时已经23:30了,此时的我已经连续两天只睡了3-4小时,但依然毫无困意、精神抖擞,我就知道这个方向,对了!

有点意外的是,工作观&人生观的梳理成了最受欢迎的工具,结果跟我最近展开的用户需求调研结果基本一致。

行啊,那就搞起来,设计人生x疗愈桌游的线上团体工作坊,9月先内测一版(激动)
#@inside1024

算是找到自己的赛道了😂情感赛道
画画作品发了一堆没人看
dating帅哥的故事倒是挺受欢迎
倒放的一生 (《灵笼》第二季插曲) by Ella Chen & 吴垚滔 on Apple Music

相较来说我们会一直不太缺钱,但我们的考验是能否做出轻巧精致的产品:这里指的不是概念层面,而是体感层面。
...
这里对craftsmanship的要求是有世界级潜力的,不是所有人在行动上都会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,或有底气被拔高到这种层次,例如过度依赖语言的人我们都会自动绕过、不敢相信。
...
再次,上面不是类似大学生创业的随手口号,而是切实我们对人与自然交互的要求,是实实在在发生、落到现实世界的,是要淬炼出来的,是神圣的责任。
最火的副业灵感,居然来自“乱涂鸦”

这个案例真的颠覆了我对副业的认知。

一个刚上线没多久的网站,玩法特别简单:就在地图上随便涂鸦,还能看到别人画的东西。听着是不是没啥技术含量?但结果惊人——

4月才注册的域名,7月份流量才49万,8月份直接干到了2.9亿!一个月涨了600倍,比很多创业公司几年干的都猛。
为啥能火?

其实逻辑很清晰:
门槛低:谁都能玩,不需要教程。
互动强:你看别人画,就会忍不住想自己动手。
变现快:网站设置了 droplet 付费系统,想解锁功能就得买,流量马上变现金。

这个事儿给我的启发特别大:
我们老觉得副业要学会某个技能、要做特别专业的东西才行。但事实是,赚的很多时候就靠信息差+创意。

别人觉得无聊的小点子,你要是能产品化、能让用户玩进去,照样能跑出大流量。

所以副业的关键不是你有多努力,而是你能不能找到这种低门槛+强互动+有付费点的机会。

说白了,这就是一个思维方式:
别总盯着大项目、小点子也能做出大生意。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