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讨各种副业机会,分享实用的赚钱策略,发现那些隐藏的赚钱宝藏。以及,提高你的认知。
💡 每日更新:
1、实用的副业指南
2、成功案例分析
3、行业专家的独家建议
4、经典语录
🌈 开启你的副业之旅,实现财务自由
内容来源开放平台,个人总结,或搜集整理。
💡 每日更新:
1、实用的副业指南
2、成功案例分析
3、行业专家的独家建议
4、经典语录
🌈 开启你的副业之旅,实现财务自由
内容来源开放平台,个人总结,或搜集整理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 “自己绊自己” 的时刻:
还没翻开备考书,先在心里嘀咕 “肯定考不过”,结果书才看两页就没了劲;
想换份新工作,脑子里反复演 “面试会被问懵”“做不好会被笑话” 的戏码,最后连简历都没敢投;
甚至计划一场短途旅行,都要揪着 “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” 焦虑半天,把期待活活熬成了负担。
其实这种 “提前给自己挖坑” 的毛病,我之前看心理学资料时,见过一个特别贴切的概念 ——“反事实思维”。说的就是咱们总爱对没发生的事,本能地做 “负面模拟”,以为预想了最坏结果,就能多份 “掌控感”,可偏偏事与愿违。
但哈佛大学做过研究:要是总这么预设困难,大脑里的 “威胁检测系统” 会一直亮红灯,杏仁核不停往身体里放焦虑信号,最后就是,你越怕失败,越容易真的搞砸,相当于自己把自己往 “预想的坏结果” 里推。
蒙田之前说过一句话,我记了好久:“我们所恐惧的,往往比所面临的更可怕。” 现在回头想,那些在脑子里翻来覆去的 “难”,其实大多是被放大的恐惧。就像站在悬崖边总怕掉下去,可真要站稳了才发现,哪有什么危险?全是自己吓自己。
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难,是我们先给它贴了 “难” 的标签。你预设 “我学不好英语”,背单词时就总盯着记不住的那两个,忘了自己刚记住的 10 个;你预设 “人际关系复杂”,和同事聊天时总带着防备,反而错过能聊得来的人;你预设 “做自媒体没人看”,连第一条笔记都不敢发,自然永远没机会被看见。
所以真的别总提前琢磨 “万一难怎么办”,困难来了再解决,没来的时候,好好享受天是蓝的、草是绿的就行。而且你发现没?当你愿意相信 “这事能成”,大脑会自动帮你找解决办法;可一旦陷在 “预设困难” 里,眼里就只剩障碍,根本看不到路。
给你几个我试过真有用的小办法,不用费啥劲:
别等 “完全准备好” 才动,用 “最小成本” 试试就行。想做自媒体就先拍一条,数据好不好先不管;想学做饭就先炒个鸡蛋,不用追求色香味俱全;想考证书就先刷一套题,不用纠结要不要买全套资料。行为心理学里说,只要真的动起来,就能打破那种 “越想越怕” 的循环 —— 就像你总怕窗外下雨不敢开窗,真推开才发现,不过是有点风而已,哪来的暴风雨?
还有个小技巧,把 “我可能会失败” 换成 “我能收获点啥”。考砸了就想 “至少知道哪块知识点没吃透,下次不用瞎复习了”;面试没过就想 “多练了一次话术,下次面对面试官不会慌了”;旅行遇到阴天也没关系,“说不定能看到平时见不到的云,拍出来更有氛围感”—— 换个角度,那些 “没做好” 的事,突然就有了意义。
其实人生就像走夜路,你总怕前面有坑,就会站在原地不敢动;但真的迈出去就会发现,路虽然黑,每一步都踩得踏实。那些你曾经觉得 “跨不过去的坎”,等走过去了回头看,大多成了 “不值一提的坡”;那些你怕 “办不到” 的事,试着做了才知道,自己比想的要厉害得多。
从今天起,做个 “不瞎想、先行动” 的人吧:想做的事就迈出第一步,有问题再解决问题。毕竟生活的答案从来不在 “预设” 里,在 “往前走” 的每一步里。
就像丰子恺说的:“既然无处可逃,不如喜悦;既然没有净土,不如静心;既然没有如愿,不如释然。” 这份释然,从你放下 “提前怕难” 的那一刻,就已经开始了。
还没翻开备考书,先在心里嘀咕 “肯定考不过”,结果书才看两页就没了劲;
想换份新工作,脑子里反复演 “面试会被问懵”“做不好会被笑话” 的戏码,最后连简历都没敢投;
甚至计划一场短途旅行,都要揪着 “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” 焦虑半天,把期待活活熬成了负担。
其实这种 “提前给自己挖坑” 的毛病,我之前看心理学资料时,见过一个特别贴切的概念 ——“反事实思维”。说的就是咱们总爱对没发生的事,本能地做 “负面模拟”,以为预想了最坏结果,就能多份 “掌控感”,可偏偏事与愿违。
但哈佛大学做过研究:要是总这么预设困难,大脑里的 “威胁检测系统” 会一直亮红灯,杏仁核不停往身体里放焦虑信号,最后就是,你越怕失败,越容易真的搞砸,相当于自己把自己往 “预想的坏结果” 里推。
蒙田之前说过一句话,我记了好久:“我们所恐惧的,往往比所面临的更可怕。” 现在回头想,那些在脑子里翻来覆去的 “难”,其实大多是被放大的恐惧。就像站在悬崖边总怕掉下去,可真要站稳了才发现,哪有什么危险?全是自己吓自己。
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难,是我们先给它贴了 “难” 的标签。你预设 “我学不好英语”,背单词时就总盯着记不住的那两个,忘了自己刚记住的 10 个;你预设 “人际关系复杂”,和同事聊天时总带着防备,反而错过能聊得来的人;你预设 “做自媒体没人看”,连第一条笔记都不敢发,自然永远没机会被看见。
所以真的别总提前琢磨 “万一难怎么办”,困难来了再解决,没来的时候,好好享受天是蓝的、草是绿的就行。而且你发现没?当你愿意相信 “这事能成”,大脑会自动帮你找解决办法;可一旦陷在 “预设困难” 里,眼里就只剩障碍,根本看不到路。
给你几个我试过真有用的小办法,不用费啥劲:
别等 “完全准备好” 才动,用 “最小成本” 试试就行。想做自媒体就先拍一条,数据好不好先不管;想学做饭就先炒个鸡蛋,不用追求色香味俱全;想考证书就先刷一套题,不用纠结要不要买全套资料。行为心理学里说,只要真的动起来,就能打破那种 “越想越怕” 的循环 —— 就像你总怕窗外下雨不敢开窗,真推开才发现,不过是有点风而已,哪来的暴风雨?
还有个小技巧,把 “我可能会失败” 换成 “我能收获点啥”。考砸了就想 “至少知道哪块知识点没吃透,下次不用瞎复习了”;面试没过就想 “多练了一次话术,下次面对面试官不会慌了”;旅行遇到阴天也没关系,“说不定能看到平时见不到的云,拍出来更有氛围感”—— 换个角度,那些 “没做好” 的事,突然就有了意义。
其实人生就像走夜路,你总怕前面有坑,就会站在原地不敢动;但真的迈出去就会发现,路虽然黑,每一步都踩得踏实。那些你曾经觉得 “跨不过去的坎”,等走过去了回头看,大多成了 “不值一提的坡”;那些你怕 “办不到” 的事,试着做了才知道,自己比想的要厉害得多。
从今天起,做个 “不瞎想、先行动” 的人吧:想做的事就迈出第一步,有问题再解决问题。毕竟生活的答案从来不在 “预设” 里,在 “往前走” 的每一步里。
就像丰子恺说的:“既然无处可逃,不如喜悦;既然没有净土,不如静心;既然没有如愿,不如释然。” 这份释然,从你放下 “提前怕难” 的那一刻,就已经开始了。
找了一个跨行业的短视频对标,写了近乎完美的文稿
但是语速始终不对,已经尽可能降速了,现在依然是每秒 5.33 字,对标是每秒 4.5 - 4.8 字 之间
念了大概 50 遍,整体语速还是比对方快了 15%
对方在每个悬念之前都有微小的停顿,这构成了低语速的一部分,也许要读稿 200 遍才能学会
但是语速始终不对,已经尽可能降速了,现在依然是每秒 5.33 字,对标是每秒 4.5 - 4.8 字 之间
念了大概 50 遍,整体语速还是比对方快了 15%
对方在每个悬念之前都有微小的停顿,这构成了低语速的一部分,也许要读稿 200 遍才能学会
基于自己「会什么」去聊能不能赚钱,是极其危险的
你甚至不问问买家的需求是什么,就把这个技能学会了,这岂不是对买家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
上学同理
你都不知道这个事儿能不能行,就先学个 18 年,这不是疯了?
你要说上学可以修身养性 …… 能修身养性的叫读书,不叫上学
上学不等于读书,就像上班不等于工作
上学往往是读教科书,而不是读书;就像上班往往是去混日子,而不是工作
你甚至不问问买家的需求是什么,就把这个技能学会了,这岂不是对买家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
上学同理
你都不知道这个事儿能不能行,就先学个 18 年,这不是疯了?
你要说上学可以修身养性 …… 能修身养性的叫读书,不叫上学
上学不等于读书,就像上班不等于工作
上学往往是读教科书,而不是读书;就像上班往往是去混日子,而不是工作
大厂毕业单干3周年,成功活下来了
第一阶段:0-6个月 探索期 | 收入:0
*靠失业金、赔偿金度日,很迷茫
*做自媒体涨粉30,完全0收入
*各种交学费,踩坑
现在回头看,其实那段「空窗期」很有必要 —— 它让我彻底放下对「大厂title」的执念。这个阶段就像摸着石头过河,却也真实感受到了“停下来”的奢侈,给自己时间想清楚: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
第二阶段:6-12个月 发展期 | 收入:0-6000
*自媒体破W粉,一个广1000,每个月0-3个,很不稳定
*偶尔接散活:拍摄、讲课(企业、高校、青年夜校)
*收入用来买设备,投放,不再用存款
终于不再“只出不进”,虽然不多,但终于赚到了职场之外的“第一块”钱
第三阶段:12-24个月 生存期 | 收入3000-30000
*失业金领完,开始自己交社保,有了固定支出
*新运营了一个潮玩账号也W粉了,靠做买手直播增加收入
*运营两个账号后精力有限,暂停散活
压力最大的阶段,也意识到:不上班不代表不工作。自由职业,重点是“职业”,不是“自由”,反而需要更自律,每天都要思考,下个月的收入在哪里
第四阶段:24-36个月 增长期 | 收入:-20000 - 80000
*职场号商单报价过万,最多一个月收入突破了大厂时期收入,但淡季可能几个月挂0
*成为垂类头部买手,开了潮玩工作室(固定开支+1)
*和博主朋友一起开了MCN多收入来源,也伴随有几个月会亏损
*收入天花板变高,不稳定也在升级,但是现在的我,终于敢直面不稳定
3年前,我决定选择不再上班了有3个原因
1️⃣年龄焦虑 + 职业瓶颈30 岁后我开始每天处于年龄的焦虑中,我清楚地知道:再往上走,岗位只会越来越少,任何卡年龄的行业、岗位都是把人当作耗材,没有自己的积累。并且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,算到时薪其实并不高,我相信自己的能力,值得更好的事业
2️⃣健康身体开始发出信号:入职只有1个指标有问题,30岁的时候身体10几个异常指标。有次加班到凌晨回家,半夜感觉心跳很快,我意识到,我已经熬不动,也不想熬了
3️⃣家庭被裁员那年,孩子刚好要上小学。以大厂的工作强度,我根本没法陪她写作业、送她上学。生活不只有工作,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
离职后,我休息了半个月,我开始自己做饭、陪家人散步、接送孩子上下学,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和幸福
我在想究竟是什么“大好前程”,值得我们把三餐四季都错过?
普通人究竟要怎么努力,才可以过上普通的一生?
在旧地图里找不到新世界,于是我决定自己单干,因为我相信我值得更好的人生
我用了3年时间做到了当初定的所有目标。这段新的旅程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课题:脱离平台没有一技之长、没有资源不知道可以干点什么、自媒体的数据焦虑、单干的收入不稳定、时间管理...
我也明白了其实我想要的安全感并不来源于找到一份好工作,或者做成一个自媒体账号
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构建“自我系统”
1️⃣ 健康的身体+旺盛的精力+稳定的心态
2️⃣ 多条腿走路:2个以上收入来源+多渠道获客+私域沉淀
3️⃣ 持续迭代
最重要的是:不管几岁,都要坚定的相信,自己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能力
也想对每个还在职场中纠结、或已经离开职场迷茫的朋友说:别怕,不管发生什么,人生不会完蛋的
出路,永远在往前走的脚步里
第一阶段:0-6个月 探索期 | 收入:0
*靠失业金、赔偿金度日,很迷茫
*做自媒体涨粉30,完全0收入
*各种交学费,踩坑
现在回头看,其实那段「空窗期」很有必要 —— 它让我彻底放下对「大厂title」的执念。这个阶段就像摸着石头过河,却也真实感受到了“停下来”的奢侈,给自己时间想清楚: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
第二阶段:6-12个月 发展期 | 收入:0-6000
*自媒体破W粉,一个广1000,每个月0-3个,很不稳定
*偶尔接散活:拍摄、讲课(企业、高校、青年夜校)
*收入用来买设备,投放,不再用存款
终于不再“只出不进”,虽然不多,但终于赚到了职场之外的“第一块”钱
第三阶段:12-24个月 生存期 | 收入3000-30000
*失业金领完,开始自己交社保,有了固定支出
*新运营了一个潮玩账号也W粉了,靠做买手直播增加收入
*运营两个账号后精力有限,暂停散活
压力最大的阶段,也意识到:不上班不代表不工作。自由职业,重点是“职业”,不是“自由”,反而需要更自律,每天都要思考,下个月的收入在哪里
第四阶段:24-36个月 增长期 | 收入:-20000 - 80000
*职场号商单报价过万,最多一个月收入突破了大厂时期收入,但淡季可能几个月挂0
*成为垂类头部买手,开了潮玩工作室(固定开支+1)
*和博主朋友一起开了MCN多收入来源,也伴随有几个月会亏损
*收入天花板变高,不稳定也在升级,但是现在的我,终于敢直面不稳定
3年前,我决定选择不再上班了有3个原因
1️⃣年龄焦虑 + 职业瓶颈30 岁后我开始每天处于年龄的焦虑中,我清楚地知道:再往上走,岗位只会越来越少,任何卡年龄的行业、岗位都是把人当作耗材,没有自己的积累。并且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,算到时薪其实并不高,我相信自己的能力,值得更好的事业
2️⃣健康身体开始发出信号:入职只有1个指标有问题,30岁的时候身体10几个异常指标。有次加班到凌晨回家,半夜感觉心跳很快,我意识到,我已经熬不动,也不想熬了
3️⃣家庭被裁员那年,孩子刚好要上小学。以大厂的工作强度,我根本没法陪她写作业、送她上学。生活不只有工作,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
离职后,我休息了半个月,我开始自己做饭、陪家人散步、接送孩子上下学,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和幸福
我在想究竟是什么“大好前程”,值得我们把三餐四季都错过?
普通人究竟要怎么努力,才可以过上普通的一生?
在旧地图里找不到新世界,于是我决定自己单干,因为我相信我值得更好的人生
我用了3年时间做到了当初定的所有目标。这段新的旅程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课题:脱离平台没有一技之长、没有资源不知道可以干点什么、自媒体的数据焦虑、单干的收入不稳定、时间管理...
我也明白了其实我想要的安全感并不来源于找到一份好工作,或者做成一个自媒体账号
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构建“自我系统”
1️⃣ 健康的身体+旺盛的精力+稳定的心态
2️⃣ 多条腿走路:2个以上收入来源+多渠道获客+私域沉淀
3️⃣ 持续迭代
最重要的是:不管几岁,都要坚定的相信,自己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能力
也想对每个还在职场中纠结、或已经离开职场迷茫的朋友说:别怕,不管发生什么,人生不会完蛋的
出路,永远在往前走的脚步里
最近接触了几个刚出互联网大厂的人。对比自己已经出厂3年。能看到她们身上一些东西,像是复盘曾经的自己。
1. 莫名的优越感。我在自由职业者几年里,见过了很多大厂以外很厉害的人,回过头看自己曾经那个自以为是的优越感,是还蛮傻逼的[破涕为笑]
2. 急于用标签定义自己。当在自我探索类的活动中用985、211、大厂……来介绍自己,这些外在的履历是对自己很浅薄的定义,而忽略了自我本身。甚至只在大理待一周就说自己是旅居,急于美化自己的标签。
3. 浮躁,心还没沉下来。明明离开了大厂,明明说自己要找大厂以外的人生,但依然会想找前大厂人的圈子。即舍不得那些光鲜亮丽,又不愿意把心沉下来去真正的探索这个世界,被曾经的眼界限制了自己。
……
欢迎补充~
1. 莫名的优越感。我在自由职业者几年里,见过了很多大厂以外很厉害的人,回过头看自己曾经那个自以为是的优越感,是还蛮傻逼的[破涕为笑]
2. 急于用标签定义自己。当在自我探索类的活动中用985、211、大厂……来介绍自己,这些外在的履历是对自己很浅薄的定义,而忽略了自我本身。甚至只在大理待一周就说自己是旅居,急于美化自己的标签。
3. 浮躁,心还没沉下来。明明离开了大厂,明明说自己要找大厂以外的人生,但依然会想找前大厂人的圈子。即舍不得那些光鲜亮丽,又不愿意把心沉下来去真正的探索这个世界,被曾经的眼界限制了自己。
……
欢迎补充~
很多人说,都放假了,知识类学习类博主是不是没必要更新?
就我观察的现象,圈里的博主都在更新。
从整体流量上看是下降的,但是吸引来的人也是精准的。这个时候还在学习,还处于焦虑状态的人,往往有更强的改变自我的决心。
比如说我的整个优势教练训练营,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去玩儿。今明两天我还安排了两场咨询,都是来访者主动push时间,希望尽快得到方向指引。我还有几个认识的小伙伴也因为考研或考证每天去图书馆。
不是说,在家学习,考证,就更高级。而是,这个世界存在很多圈子。
你周围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,决定了你的能量场。
你就做你想干的事,做的路上,就会吸引来同频的人。
就我观察的现象,圈里的博主都在更新。
从整体流量上看是下降的,但是吸引来的人也是精准的。这个时候还在学习,还处于焦虑状态的人,往往有更强的改变自我的决心。
比如说我的整个优势教练训练营,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去玩儿。今明两天我还安排了两场咨询,都是来访者主动push时间,希望尽快得到方向指引。我还有几个认识的小伙伴也因为考研或考证每天去图书馆。
不是说,在家学习,考证,就更高级。而是,这个世界存在很多圈子。
你周围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,决定了你的能量场。
你就做你想干的事,做的路上,就会吸引来同频的人。
新人想做自媒体副业,早期很适合切入的思路是:分享本地生活。
如果有人看过我10条500字以上的围脖,或者特意搜索了我写的北京或城市副业观察系列,就会知道我会频繁提及某些城市。
因为在文字创作方面,我的这些内容在围脖+红薯持续验证推流不错(当然公主号和视频类的本地生活一直也可以的)。
这个的商业逻辑是:
各城市的文旅都需要流量带动当地商业化,所以任何平台都需要本地客群。
而本地客群的聚拢,就是需要优质原创作者的本地分享。
所以吃喝玩乐也好、Vlog视频也好、文字类的长文也好,都是辅助平台筛出本地内容的“助手”,所以自然会得到推流。
国庆出游的姐妹,可以多拍点素材,然后尝试发布内容时候打开当地定位。
当然也可以多储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,等之后持续还可以发。
这个虽然不一定能让你持续上热门,至少可以成为你自媒体IP启动期的轻松尝试。
看到这里的,记得更新起来~也期待大家来报喜或同步自己的尝试!
Ps:这篇是我《新人做自媒体系列》的第11篇,如果感觉有用,欢迎点赞备忘~
如果有人看过我10条500字以上的围脖,或者特意搜索了我写的北京或城市副业观察系列,就会知道我会频繁提及某些城市。
因为在文字创作方面,我的这些内容在围脖+红薯持续验证推流不错(当然公主号和视频类的本地生活一直也可以的)。
这个的商业逻辑是:
各城市的文旅都需要流量带动当地商业化,所以任何平台都需要本地客群。
而本地客群的聚拢,就是需要优质原创作者的本地分享。
所以吃喝玩乐也好、Vlog视频也好、文字类的长文也好,都是辅助平台筛出本地内容的“助手”,所以自然会得到推流。
国庆出游的姐妹,可以多拍点素材,然后尝试发布内容时候打开当地定位。
当然也可以多储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,等之后持续还可以发。
这个虽然不一定能让你持续上热门,至少可以成为你自媒体IP启动期的轻松尝试。
看到这里的,记得更新起来~也期待大家来报喜或同步自己的尝试!
Ps:这篇是我《新人做自媒体系列》的第11篇,如果感觉有用,欢迎点赞备忘~
所有的带有答疑、咨询性质的业务,都有一个保收入的下限
就在于 99% 的问题都可以通过 manus 得到解答,但是你的买家绝不可能去问 manus
所以,如果你不去和人类高手竞争,只是想保全饭碗
你只需要复制粘贴 manus 的答案,就可以让业务不死
就在于 99% 的问题都可以通过 manus 得到解答,但是你的买家绝不可能去问 manus
所以,如果你不去和人类高手竞争,只是想保全饭碗
你只需要复制粘贴 manus 的答案,就可以让业务不死
盘一下口播自媒体怎么才能有流量,下面是逻辑链条
1、你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人
2、这是因为你一直在思考,一直有内容可以分享
3、写作 = 思考,所以你需要持续写作
4、不问前路,先写 100 条
5、100 条写完之前,不用 AI,每个标点符号都自己手打
因为我几乎找不到符合第 4、5 条的人,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没有同行
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同行,但我不觉得他们是同行
符合第 4、5 条的人,和我也不是竞争对手,我们通常是互关的好友
6、思维都是涌现出来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谈不上竞争与否
1、你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人
2、这是因为你一直在思考,一直有内容可以分享
3、写作 = 思考,所以你需要持续写作
4、不问前路,先写 100 条
5、100 条写完之前,不用 AI,每个标点符号都自己手打
因为我几乎找不到符合第 4、5 条的人,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没有同行
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同行,但我不觉得他们是同行
符合第 4、5 条的人,和我也不是竞争对手,我们通常是互关的好友
6、思维都是涌现出来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谈不上竞争与否
我最近可能是出名了,也已经有关于我的谣言了。
我一直以为,得是很有名的人,才有资格被传谣,但是就这半个多月,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我说:听说你在字节跳动、小红书和新世相都是被开除的?
那我觉得也没啥好解释的。先不说这事本身不真,就现在这环境,大家都争着被开除,能拿补偿金,已经不再是以前“开除你是你能力不行”的时候了。
但后来还有新的谣言,说我光离职补偿金,就拿了上百万,所以现在能安心在家不工作,就这么躺着。
要说开头那个谣言我觉得没必要解释,这个谣言我都不忍心解释了。我也想有一百万呀,我还从来没一次见过这么多钱呢。
但这事也有困扰,因为我现在自由职业,接活,愿意给活的也都是朋友或者朋友介绍,我就很害怕说,他们会想,反正那家伙已经这么有钱了,这事不如就接济接济没钱的吧。
我没钱,也想挣钱,也真的愿意干活。说真的,知道我这么详细工作经历的人不多,我估摸着也是个一直在意我的人,谢谢关心,但就能不能下次在外面说的时候,把我说得惨一点,比如没了工作,还得养孩子,生活凄惨,激发大家的同情,愿意多给我找点事。
或者,要不就把这一百万兑现了也行。我现在甚至都开始飘了,觉得没准自己真有一百万?就是放忘地方了。
就说到这儿,我去翻翻大衣兜。
我一直以为,得是很有名的人,才有资格被传谣,但是就这半个多月,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我说:听说你在字节跳动、小红书和新世相都是被开除的?
那我觉得也没啥好解释的。先不说这事本身不真,就现在这环境,大家都争着被开除,能拿补偿金,已经不再是以前“开除你是你能力不行”的时候了。
但后来还有新的谣言,说我光离职补偿金,就拿了上百万,所以现在能安心在家不工作,就这么躺着。
要说开头那个谣言我觉得没必要解释,这个谣言我都不忍心解释了。我也想有一百万呀,我还从来没一次见过这么多钱呢。
但这事也有困扰,因为我现在自由职业,接活,愿意给活的也都是朋友或者朋友介绍,我就很害怕说,他们会想,反正那家伙已经这么有钱了,这事不如就接济接济没钱的吧。
我没钱,也想挣钱,也真的愿意干活。说真的,知道我这么详细工作经历的人不多,我估摸着也是个一直在意我的人,谢谢关心,但就能不能下次在外面说的时候,把我说得惨一点,比如没了工作,还得养孩子,生活凄惨,激发大家的同情,愿意多给我找点事。
或者,要不就把这一百万兑现了也行。我现在甚至都开始飘了,觉得没准自己真有一百万?就是放忘地方了。
就说到这儿,我去翻翻大衣兜。
我最大的恐惧是?
我最大的恐惧是,醒来后日复一日过着和所有人一样的生活。为不在乎的人做着不在乎的工作。从不理解,总是被动反应。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、规划、创造或改变。几十年过去,始终停留在表面。
—Dan Koe
我最大的恐惧是,醒来后日复一日过着和所有人一样的生活。为不在乎的人做着不在乎的工作。从不理解,总是被动反应。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、规划、创造或改变。几十年过去,始终停留在表面。
—Dan Koe
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:上班每个月的5000块工资,只能够我勉强活着,人生看不到希望,还要受领导辱骂,想自己出来干,希望过来人能给指条明路?
任何人我都不建议基于这种心态,出来单干自媒体!
做不起来的!
甚至你可能都产出不了几篇内容,不赚钱,内耗都把你耗死了。
太多人把做自媒体想象的太好了。
能把自媒体做成的人,第一,是自己起码喜欢表达,喜欢持续输出内容;第二,有强大的抗压力和受挫力。第三,内在不匮乏,有自己的一套体系。